首页 >> 集团动态 >>行业快讯 >> 养老 | 专家观点 用积极老龄观迎接“银发潮”
详细内容

养老 | 专家观点 用积极老龄观迎接“银发潮”

时间:2018-08-01     

“银发社会”带来新挑战,也蕴含新机遇


记者: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在有哪些主要特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传江:习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态势。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实行,随着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和人口出生率下降,我国长寿老龄化和少子老龄化进程同时加快。人口预测和学术界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三超”特点:老年人口规模超大,老龄化速度超快,老龄化水平超高。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未富先老快老”和“三超”特征,导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比如老年人口健康医疗需求高,老龄化将消耗更多的相关资源;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社会保障压力明显增大;劳动力人口老龄化趋势会给经济和科技创新潜力与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维持与提升带来隐忧;城镇化将导致原本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口结构转变是全球化趋势,而非独属发达国家的问题,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衰老不一定带来生产力的下降,许多老年人在智慧、技能和经验方面并不比年轻人差,老龄化的确可能带来更多和健康医疗相关的资源消耗,并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但这里面未尝不蕴含着提升社会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巨大商机。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不仅因为劳动力供给变化从供给侧倒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会因为老年人口的需求扩张刺激银色产业和智慧养老大健康产业及其新业态的加快发展。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现实中,有的人还是把老年人看作负担,还有个别人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不尊老不爱老甚至不养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加入了“常回家看看”的内容,但有的时候也面临难以兑现的尴尬。错误的老龄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刘传江:的确,现实中,偏颇的老龄观念和行为还有一定市场。一部分人认为老年人是家庭负担和社会问题,这种错误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摒弃和校正。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事实上,老年阶段是个人生命周期的一个相对弱势时期,这一阶段对各种保障的消费需求本质上是青壮年时期创造的“剩余财富”的延期消费,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发展转变的必然结果和正常的社会现象。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1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3%,保障数亿老年人口的晚年生活质量和权益,满足他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极及错误的老龄观,一方面与现实积累的问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比如传统的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观念在青年人心目中越来越淡薄。另一方面也与家庭结构核心化、独生子女化有关,很多青少年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自我中心意识强,“反哺”“感恩”意识弱,觉得“啃老不养老”是理所当然。此外,也与一些地区重男轻女、婆媳关系不和谐、离婚率升高家庭重组有关。


积极老龄观是大方向


记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指向的是哪些工作?


刘传江:习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在我看来,积极老龄观是新时代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养老大健康产业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多元主体举办面向居家老人的家政预约、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安全援助、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项目;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机构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机构养老服务,落实税费减免、土地供应、医疗服务等优惠政策,健全财政补贴、融资贷款等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和推广公建民营实践。


推进银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及其新模式、新业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可携带设备等技术、产品发展养老服务业,实现老龄事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将包括“养亲”“敬亲”和“送亲(送终)”的“善养”文化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广“红色社区”“红色物业”“社区老年之家”经验。


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监督和检查力度。一方面对歧视、虐待、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政策层面支持和激励年轻人的赡养老人责任。


建立健全健康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健康产业监管,促进老年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卫生、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组织力量规范健康产业生产和销售行为,明确产业和产品细分标准,加大监管工作力度,重拳打击各种假冒伪劣的“坑老保健产品和服务”。


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落细落实


记者:养老既是事业,也是产业,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系统思维聚合力,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传江: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系统问题。针对老龄化的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战略重点、政策组合与举措协调。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完善与积极老龄化相关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措施。在老年人的教育和培训领域,政府可能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职责。中长期内,可综合考虑调整国家教育战略,保证所有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将促进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列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计划,同时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完善与积极老龄化相关的技术创新与科技支撑战略措施。科技不仅要便利老年人的生活,还应当扭转传统意义上的老龄化标签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关怀。未来要将新兴技术进一步整合,不断发现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继续改造升级现有养老模式并尝试有所创新,在为老年人提供个性、高效的智能养老服务的同时,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的盈利能力。


完善银色大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战略措施。比如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老龄委和银色健康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促进银色健康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统一银色健康产业的统计口径和检测标准,建立银色健康产业数据库并与全民健康信息数据平台对接。设计使用“政策包”,支持全国性连锁重点企业和区域性龙头企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重点引导银色产业能力建设,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色健康企业发展,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创新产业投融资方式。


完善人口政策及其配套公共政策战略措施。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我国生育水平在中长期内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和结构老化趋势,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供给质量,挖掘劳动者工作潜能,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同时加强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衔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技术支持: 科云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